在美国大农村生活过的人应该都有这种经历,出门买包烟或买盒奶都得把车开上,因为离家最近的便利店也有可能在5公里以外。上下班的交通就更不用说了,驱车半个小时是常态。
相比起来,国内的生活半径就小得多,孩子都能去打酱油,公交地铁也是大多数人首选的日常交通工具。不是没车可开,而是不想染上路怒症。
不过,正因为公共交通服务的是公众,它的搭乘站点就不可能设在你我的家门口。从每个人的出发点或目的地,到公共交通搭乘点之间的这段距离,就是交通规划中一直面临的最后一英里这个难题。
凯发平台:
凯发平台:
最后一英里这个概念来源于电信产业抵达终端用户的最后一段网络,后来被引申用于物流管理和交通规划。供应链的最后投递环节消耗可以占到运输总成本的28%,亚马逊研发无人机,要解决的也是最后一英里这个难题。只不过亚马逊投递的是包裹,不是活生生的人。
大活人想去搭乘公共交通,不外乎这几种方式:步行、单车、接驳巴士、轿车。500米是个让人感觉舒适的步行距离,2-3公里单车可以轻松搞定。距离再远点,不管用哪种方式去到搭乘点,出行已经毫无乐趣了。
用无人机把自己飞过去,意淫一下还可以。土豪到有直升机,找个降落的地方也是麻烦。短途通勤,智能平衡车倒是能给人带来不一样的体验。